poster_S  

  • 「臺灣現代詩譯的世界交流小史」座談會

2013.5.25   14:00-15:30 

主持人

李瑞騰

臺灣南投人,民國四十一年生。中國文化大學文學碩士、博士。曾任教德明商專、文化大學、淡江大學;並任商工日報副刊主編、文訊雜誌總編輯、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會秘書長。現任國立台灣文學館館長。

與談人

陳黎

本名陳膺文,一九五四年生,台灣花蓮人,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系畢業。著有詩集,散文集、譯有《拉丁美洲現代詩選》等十餘種。曾獲國家文藝獎,吳三連文藝獎,《時報》文學獎推薦獎、敘事詩首獎、新詩首獎,《聯合報》文學獎新詩首獎,梁實秋文學獎詩翻譯獎,金鼎獎等。二○○五年,獲選「台灣當代十大詩人」。

金尚浩

1961年生於韓國首爾,1988年來臺迄今。京畿大學中文系學士、逢甲大學中文系碩士、中山大學中國文學博士。曾任教韓國京畿大學、靜宜大學與逢甲大學,擔任季刊《臺灣現代詩》編輯委員、《東亞人文學》編輯委員、《Asia Poem光與林》編輯顧問、臺灣現代詩人協會理事、韓國中國現代文學學會臺灣支會長。金尚浩研究主題與專長為現代詩、現代文學、比較文學與文學評論。

柏艾格(Steve Bradbury) 

大學主修中文與日文,師承夏志清稱之為「中國現當代文學首席翻譯家」的葛浩文(Howard Goldblatt)。受到葛浩文的鼓勵與引薦,他很早就到台灣學習中文,自夏威夷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後,受聘到中央大學任教,現任中央大學英美語文學系副教授。專長領域為詩與詩的翻譯、寫作與創作、現代主義、美國文學、兒童文學。

 

  •  「用音樂翻譯詩」交流會

2013.6.01    19:30-20:30      

在這次展出中,涵蓋許多語文,讓臺灣詩作透過不同的語言文字發散獨特魅力,然而我們希望用音樂為這些詩作進行另一種翻譯,也可以吸引更多不同領域、不同世代的讀者領略詩歌結合的美麗。

演出

王榆鈞

1982年生,高雄人,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戲劇系。現為歌者音樂創作者。二拍子音樂工作室負責人。

透過音樂/聲音,遊走於音樂、劇場、影像、文學、剪紙藝術等不同跨領域之間,期待在過程中與其他不同創作形式產生更多有機的碰撞。持續不斷地嘗試在音樂與聲音裡,捕捉無以名狀,找尋與他者對話的方式、與自然的連結。

葉覓覓

1980年生,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、芝加哥藝術學院電影創作藝術碩士。喜歡迷路,也喜歡被安靜的星期天早晨激起。每天都重新歸零,像一隻逆流產卵的女鬼或鮭魚。曾經出版很黑的《漆黑》以及很愛車的《越車越遠》。

 

  • 「我讀詩我譯詩的悲歡歷程」分享會 

2013.6.08   19:00-20:30  

因為喜愛詩,不僅閱讀,更加以翻譯,讓詩意在兩種語言間流竄,詩在歷經詮釋的歷程中是否也成為另一種創作的誕生?我們擬邀請詩的信使:李敏勇進行分享,也邀請素人詩翻譯的同好,希望激盪出不同的火光。

主講

李敏勇 

屏東恆春人,1947年出生於高雄縣,在屏東、高雄地區成長。大學修習歷史,以文學為志業,並積極參與國家重建與社會改造。主編過《笠》詩刊,並擔任《台灣文藝》社長及台灣筆會會長。出版著作包括:《彷彿看見藍色的海與帆》、《漫步油桐花開的山林間》、《如果你問起》(以上為圓神出版)、《戒嚴風景》、《島嶼奏鳴曲》、《顫慄心風景》、《台灣進行曲》、《革命之花》等約七十餘冊。內容含括詩集、小說、散文、譯詩集、文學及社會評論。詩作曾被譯介為英、日、韓、德、西班牙、南斯拉夫、羅馬尼亞等國語文。被譽為持有發亮的瞳孔、冷冽的觀察力、善於表現觀念的詩人。曾獲巫永福評論獎、吳濁流新詩獎、賴和文學獎、國家文藝獎。

 

 

  • 「用藝術翻譯詩 」分享會 

2013.6.15    19:00-20:30  

詩在愛玩的詩人、藝術家手中,變化多端,曾以戲劇、裝置藝術、文創作品等方式衍譯詩的種種可能與光芒,也製造出詩的另一種生命情境。跨界,對詩而言,從不只一種選項。

主講

鴻鴻

詩人、劇場與電影導演。作品曾獲時報文學獎新詩首獎、《聯合報》文學獎新詩第一名、南瀛文學傑出獎。著有詩集《仁愛路犁田》、《土製炸彈》等,散文《阿瓜日記》,及小說、論述、劇本等多種。現任《衛生紙+》主編,黑眼睛文化及黑眼睛跨劇團負責人,台北詩歌節及新北市電影節策展人。

玩詩合作社

好像是2005年左右,由詩人、文藝工作者、自由撰稿人等社群組成一個以「詩」為創作素材的團體。在那個創意市集跟文創產業都沒什麼人聽過的年代,玩詩合作社就以詩的推廣、再創造並跨到各種藝術領域,積極的從事詩產品開發,與實驗性詩展演。直到現在,玩詩合作社的成員依然不定期出沒於各種場域,探尋詩的各種可能性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紀州庵文學森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