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臺北的告白:關於我的10件事】系列文學講座


臺北×文學×閱讀──年少的閱讀時光,在臺北
傅月庵 V.S. 蔡珠兒

時間:11/25 晚間19:00

地點:紀州庵文學森林2樓(臺北市同安街107號 》交通資訊

 

【B-06】傅月庵-文訊.jpg 蟄居香港大嶼山離島多年,
蔡珠兒終於在魚頭的大力邀約下返台開講,
他們將在冬季微寒的傍晚,
溫一壺年少時關於閱讀的醇酒,
邀請您,共明月一同舉杯

傅月庵|曾任出版社總編輯、網站主編,現任茉莉二手書店執行總監。寫作以「書」為素材,介於評論與札記之間,亦論及作品外圍,諸如出版趨勢、版本源流、書店風景等。其論文說書,能取上下縱橫而作一主題式之閱讀,文中常信手捻取典故來源與軼聞,並由此開展出個人之文化觀察。著有正體字版《生涯一蠹魚》、《蠹魚頭的舊書店地圖》、《天上大風》;簡體字版《我書》、《書人行腳》等。   

【B-07】蔡珠兒Jewel 1-蔡珠兒提供.JPG蔡珠兒|臺大中文系、英國伯明罕大學文化研究系研究所畢業,曾任記者多年,現居香港。曾獲第二十屆吳魯芹散文獎、二○○五年同時榮獲中國時報開卷好書獎、聯合報讀書人獎。著有《花叢腹語》、《南方絳雪》、《雲吞城市》、《紅燜廚娘》、《饕餮書》等。

 

彼時的臺北城,一切都還很單純,就連面積也僅現時小部分而已。關於閱讀、出版,乃至書店種種,都為少數菁英階級所專有,遠遠尚未到達作家阿城所言「什麼事情一到專業地步,花樣就來了」的地步。只是,50年的時間裡,西洋文明不斷從日本內地引入,國民教育普及,讓出版產業有了更大的空間,無論印刷或銷售,都漸漸活絡了起來。榮町(今衡陽路一帶)、本町(今重慶南路一帶)一家家書店開張,販賣本地出版,以及上海、東京委託代銷的書籍與報刊雜誌。新起町(今長沙街一帶)陸續也看到不少「古本屋」蹤影。
當時動員較廣,與「咱臺灣人」有關的閱讀活動,泰半跟詩社有關。幾年總有一次,「全臺詩人聯吟大會」會辦到臺北城來。南北詩人群賢畢至,老少咸集,聲勢浩大,就連總督大人也得撥冗,親自出席宴請、酬酢這些漢詩詩人們。

昭和八年(1933)春天,《臺灣日日新報》社長河村徹、臺北帝大教授植安松兩人號召一批在臺日籍愛書人士,包括總督府圖書館長山中樵、臺北帝大幣原坦、阿部文夫、神田喜一郎、矢野禾積、瀧田貞治……等人,發起「臺灣愛書會」,這個團體以「調查研究東西方相關書物、推展愛書趣味」為宗旨,辦講座、展覽之外,最重要的就是發行機關誌《愛書》了。愛書14輯封面.jpg  

這一期刊的出現,讓閱讀在臺北,具有了某種「專業」性質。

《愛書》由彼時知名文士,一輩子與書結緣的西川滿擔任發行人兼編輯,前後發行15輯,每輯一冊。從1933年一直發行到戰爭時期的1942年。內容以臺灣相關書目研究跟包括裝幀、書齋、書話、書籍保存、版本學等書物研究為主,第14輯中的「臺灣文學」跟「臺灣文學書目」,詳述荷西時代一直到日治為止,臺灣文學發展與出版狀況,堪稱最珍貴的一輯。「彼時」,乃史家所稱「日據」、「日治」或「日本」時代。臺北城具有現代意義的閱讀與出版活動,均起於此時。《愛書》實乃此一意義的象徵。(節錄。全文請見《臺北的告白》特刊,文/傅月庵)



臺北
×文學×閱讀 》選書推薦
愛書,西川滿編,臺灣愛書會,1933年。
出版社傳奇,游淑靜等著,爾雅出版社,1981年7月。
書鄉細語,亮軒著,皇冠出版社,1984年2月。
剪影話文壇,林海音著,純文學出版社,1984年8月。
漲潮日,隱地著,爾雅出版社,2000年11月。
生涯一蠹魚,傅月庵著,遠流出版公司,2002年12月。
閱讀的故事,唐諾著,印刻出版公司,2005年3月。
半世紀舊書回味,李志銘著,群學出版公司,2005年4月。
台灣人文出版社30家,封德屏編,文訊雜誌社,2008年12月。
記憶之塔,周志文著,印刻出版公司,2010年2月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紀州庵文學森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